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完整原文及其含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解释)
摘要: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被后人整理为一书。在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孔子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i...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被后人整理为一书。在中,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这句话不仅反映了孔子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的完整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里的“子”指的是孔子自己,“志于学”表示孔子在十五岁时立下了追求学问的决心。这句话后面的部分分别描述了孔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目标和心态:
1. “三十而立”:意味着到了三十岁,一个人应该已经确立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能够独立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2.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一个人应该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迷茫,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
3.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时,一个人开始明白自己的命运所在,接受并顺应天命。
4.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时,一个人能够顺应各种声音,包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心态平和。
5.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一个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精神境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同时又不违背社会规范。
这句话揭示了孔子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规划和期望,也反映了他对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追求。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设定合理的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